<
y6h2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越考科举 > 第464节
    宁安州,连知州都没有?

    州同知算是知州的副官,副官代领事务?

    纪元无语。

    那楚大学士,可真是给他安排到一个好地方。

    刺杀不成,政绩还不好做。

    他这个仓司主事,刚到地方便要负责赈灾。

    太好了。

    这个开局一定很好吧。

    纪元一路走过来,皮肤比之读书的时候黑了些,但对比当地人还是白皙的。

    眼前的府衙仓司主事,只觉得眼前的人真是个倒霉蛋。

    再倒霉,还是要做事的。

    纪元他们不着急上任,一直在等大海的病好。

    纪元他们的住宿都由董家安排,毕竟是董康的家族,还说想请他去族学里讲讲课,算是鼓励大家。

    不管怎么说,他都是状元啊!

    这种小事,纪元不会拒绝,他们这一路,全靠董家商队的人照顾,否则不可能这样顺利。

    即便如此。

    从二月初出发,扣掉在建孟府耽搁的半个月。

    现在马上六月。

    他们竟然走了小半年,甚至还没到他的任地。

    这种生病耽搁的时间,也要计算在内,本就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

    怪不得此地考生去京城参加会试,可以允许下一科再去。

    他还是有商队带着,自己身体素质不算差,加上气候不错。

    换作其他人,出发便要十月份,中间冬天还不能赶路。

    这路上不耽搁十个月,那才奇怪。

    越这么想,纪元对蒸汽机的期望便越大。

    那是可以真正提高生产力的东西。

    只有生产力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才会更好。

    纪元他们被安排到董家宅子的偏院里,整个院子只有他们三个人,里面种着奇花异植。

    在中原,京城,很难见到的珍贵花朵,这里像是遍地都是。

    当地人也颇为自豪:“我们这,没有种不好的花!”

    纪元点头,很是赞同这一点。

    当地就是动植物的天堂。

    加上本地的水资源极为丰富,听说随随便便都能栽培好花朵。

    纪元心道,这简直是完美的良种培育基地啊。

    当然,有好就有坏。

    山地多,雨水过多,以及全年雨季不平均,都是农业的大问题。

    种田也是与天斗。

    就让他这个负责赈灾的好好看看吧。

    不过想到武新府户司主事说,宁安州的官员少,基本都要身兼数职,还让他做好心理准备。

    这点他做好准备了。

    他来这本就是为了做一番事业,又怎么会害怕这些。

    纪元吃着本地的米线,酸辣口的十分开胃,安大海都起来吃了两碗,看这样子,身体逐渐在恢复了。

    安大海吃完还道:“我这身体也快好了,咱们提前出发吧。”

    他们一行人五月二十九到武新府。

    今日六月十二,安大海感觉自己耽误了时间,他这病真的耽误太久了。

    纪元并不同意:“再等等,等你好全了再说。”

    “咱们也不着急,反正时间还长。”

    身体要紧,这可不能出差错,纪元带安大海,邬人豪他们出来,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一直到六月十六,几个熟悉的人终于出现在纪元面前。

    纪元他们是慢慢过来的,还带着许多行李。

    但镖师们轻装简行,身上揣了银钱,以及给纪元的银票,还有两封书信。

    镖师们知道纪元在武新府,甚至松口气。

    全力赶路,真的要累死了。

    这下终于可以好好歇歇。

    他们这次回去,估计一年半载都不会接任务。

    纪元谢过镖师们,这次不管是安全,还是送人,多亏镖师们了。

    不过那五千两银票,还是让纪元吃惊。

    “五千两?”

    “是,接人的直接了,说这是你应得的,还说你尽管放心,安心在这里几年就是。”镖师虽然好奇背后的人是谁,可一句话都不会多问。

    纪元美滋滋收着银票,还看了看商行的名字。

    滇州府本地的银票?

    必然非常好用。

    雇人用了两千两,回来五千两,这利息也挺高的。

    这当然是开玩笑。

    与其说是银子,不如说是投名状。

    纪元让镖师带的那句话,就是告诉李首辅,他愿意当李首辅的手下。

    不是他的手下,又怎么会喊着报销这种话呢。

    如果一个人对人客客气气,自然不是想结交的样子。

    主动寻求帮忙,或者主动帮别人,这才是关系互相缠绕,最后绑定在一起。

    纪元做的就是这个。

    李首辅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不仅报销了,还让他在这安心。

    意思就是,只要他在这照顾好自己,人好好地,迟早会回去。

    纪元收好银票,这会去拆两封信。

    一封为白和尚写的,他写了自己的近况,还带了朝中的一些变化。

    另一封是李首辅写的,先是问他身体可好,又隐晦讲了些事,最后还是让他安心即可,最后讲应天府那边很快有人去查。

    两封信拼凑起来,给纪元大概还原了这段时间京城发生的事。

    那边的事情瞬息万变。

    恨不得一天当十天用。

    纪元在天高云淡的武新府看这些信,总觉得有些违和。

    总之就是。

    二月中旬,太子一家禁足就解了,该读书的读书,该公务的公务。

    太子虽然被这些反复无常弄得很难受,但还是忍了下来。

    这么多年,他都快习惯了。

    只要不是愈演愈烈即可。

    但太子被放出来了,李首辅跟楚大学士的争斗却并未停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谁也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越是高位的,越是如此。

    但是在四月下旬的时候,楚大学士那边突然被一群妇人告到顺天府。

    原因是,她们家男人自从接到楚大学士的命令后,就杳无信息。

    楚大学士否认,对方却准备充分。

    最后还有个人被扔到京郊,命已经没了。

    这件事震惊朝野上下。

    皇上也对此事严肃起来。

    那个人是咬舌自尽的,不是经过训练,根本不会有这种决心。

    给楚大学士办事的人,咬舌自尽,还被发现了。

    一些隐秘的事情也被抖出来。

    即使只是一小部分,足够让楚大学士放弃自己的想法,只得咬着牙请罪。

    这个人趁着守卫不注意,便自杀身亡,李首辅他们的人干脆趁着机会,拿一个人威胁楚大学士。

    这么一个人,就能让楚大学士在皇上面前不好过。

    他们手里甚至还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