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6h2小说网 > > [知否同人] 无人生还 > 第151章
    然而百密终有一疏,还是有倒霉的妇女和孩童被拐走,此时包大人又发下文书告知各地官府,严查江万年递上来的名单上之人,也就是当年购买过“生子丸”的人。

    官府按图索骥,果然收获颇丰,这些人家为了能让自家的“假儿子”传宗接代,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别人家的儿子,充作自家的香火,反正过去也有生不出儿子的男人过继孩子的,只要能有继承姓氏的香火,是不是自己亲生的,其实不那么重要。

    对于生不出孩子的家庭来说,还有一个法子,那就是过继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但过继有很大的风险,凡过继来的孩子,孩子和亲生父母走得太近,又知根知底,难保孩子长大以后,亲生父母又回来摘桃子,养父母最怕的便是,日后养大了孩子,孩子拿了养父母家的财产,又回到亲生父母那里,继承亲生父母的香火,让养父母人财两空。

    故而民间比起过继亲友家的孩子,那些父母们更愿意从人牙子手里买一个来路不明的男婴,好防备亲生父母回来摘桃子。

    为了买一个健康的男婴,很多家庭倾家荡产在所不惜,在巨额利润的驱动下,人牙子更加疯狂的盗抢婴孩,甚至有丧心病狂的人牙子,为了抢夺一个男婴,不惜入室抢劫,灭门男婴的父母全家。

    --------------------

    1.之前资料查阅有误,贺老太太娘家不是姓韩,而是姓张,故贺老太太的称呼从贺韩氏修正为贺张氏。

    2.本文中出现的医学资料都是我百度而来的。

    3.为了拐卖儿童而杀害儿童的亲生父母,取材于现实中的案例。感谢在2024-03-07 20:25:34~2024-03-12 21:20:2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4467546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4章 【无人生还番外 4】奇怪的药 下

    =======================================

    而男婴的数量终究有限,有些人就把主义打到了妇女头上。

    那些生了个“假儿子”的人家,周围人都知根知底,想给“假儿子”通过正常渠道娶一个儿媳妇是不能了,只能从人牙子手里买女人,反正这些妇女都是从老远的外地拐来的,也不怕她们的家人找上门。

    买一个媳妇进门以后,就能操持家务,照顾老人,敢跑就打,直到打到不敢跑了为止。

    至于传宗接代,虽然自己的“假儿子”生不了,但还可以“借种”嘛,借叔伯的种,借公公的种,甚至外人的种都可以,横竖孩子跟自己姓,肥水不流外人田。等儿媳妇生了儿子,日后家里缺钱的时候,还能再把这个儿媳妇典出去或者卖出去,这样又是一笔银子。

    可不论拐卖妇女还是婴孩,都在官府的重点打击范围之内,在官府暴风一样的高压整治之下,不少入了火坑的妇女和孩童幸运地被解救了出来,重新和家人团聚。

    但却有一类人,却连官府也拯救不了,那就是被亲生父母贩卖掉的苦命女子。

    鞠氏就是这些苦命女子之一。

    她出身于庄子上的一个贫寒农家,自小没吃过一口饱饭,而且她从小就清楚地知道,家里还有个等着娶媳妇的哥哥,她存在的意义就是等长大了嫁出去换一笔彩礼,好给哥哥娶媳妇用。

    十三岁那年,媒人果然上门了,要把她说给京郊小雨庄一户姓顾的人家做妾。

    听说这顾家原本也是高门大户,侯府勋贵,后来他家男人犯了大罪,被砍头抄家,顾家也就从此没落,主母顾盛氏只得拖家带口到小雨庄度日。

    这顾家现如今有三个儿子,长子和三儿子都早已成婚生子,唯独二儿子圆哥的妻子沈氏多年肚皮没有动静,因沈氏出身高贵,她的父母从前又与婆母顾盛氏极为交好,所以顾盛氏看在沈氏生母的面子上,从没因为沈氏无子而苛待于她,更从来没有提过纳妾之事。

    但后来沈氏生母张氏因为积郁成疾去世,而沈氏婚后多年依然无所出,顾盛氏实在没了法子,只好提议给圆哥纳妾,并保证,顾家不是那等宠妾灭妻的人家,即使圆哥的小妾生了孩子,也绝对不会威胁到沈氏的地位。那贤良淑德的沈氏自然是欣然同意。

    顾家虽已没落,但仍旧注重家风,即使纳妾也要精挑细选,出身不干不净的不要,长得太狐媚妖娆的不要,最好是清白良家出身,丰满圆润好生养,又吃苦耐劳的,媒人便把心思打到了豆蔻年华的鞠氏头上。

    鞠氏得知要去顾家做妾,本是不大乐意,那顾家虽然以前阔过,但如今早已大不如前,若是嫁过去,免不了要日夜劳作。既然嫁个门当户对的庄稼人也是日夜劳作,给顾家当妾也是日夜劳作,何不做个正头大娘子,总好过当别人的小老婆,一辈子都要被正室大娘子压一头。

    所以无论那媒婆怎样舌灿莲花,把顾家吹得天花乱坠,鞠氏都没有点头。

    媒婆几乎磨破了嘴皮子,拍胸脯保证那主母沈氏是如何贤良温柔,绝不会虐待妾室,又承诺,鞠氏日后生下儿子肯定能养在自己身边,到时候儿子继承了二房家业,日后必然孝敬生母,让鞠氏晚年有靠云云,可鞠氏并没有相信媒婆画的大饼,依然拒绝了。

    媒婆没辙,又想到了鞠氏的父母这条路子。

    顾家虽已没落,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肯出的彩礼比别人多一些,鞠氏的哥哥又急需一笔彩礼银子娶媳妇,听说能马上得到一大笔彩礼,鞠氏的父母见钱眼开,便不顾鞠氏的意见,签了卖身契,把女儿“嫁”到了顾家。